健康知識:何時吃飯重要嗎?

2025.3.19 健康知識

關於飲食的研究,一般似乎較側重於對食品營養內容的瞭解,但後來發現,對應於人體生理的活動歷程,其實何時吃有時比吃些什麼更為重要!

為何這麼說呢?主要是研究發現,晚上攝取熱量較多的人,罹患肥胖症、2型糖尿病、高血壓及炎症的風險較高。至於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,指向於人類的自然生理時鐘,即在早上時人體會自行調整,透過吃頓豐盛早餐,吸收充分的營養分配到身體各處,以應付一天的活動。不過,隨著時間經過,代謝營養物質的器官反應會開始變慢。到了晚上,同樣一頓與早上內容完全相同的食物,卻會使血糖維持在高數值的時間更久。尤其,夜間在褪黑激素分泌下,會逐漸抑制胰島素分泌,結果使得身體調節血糖變得更加困難,便容易造成上述肥胖症、2型糖尿病、高血壓及炎症上身。

「早餐吃得像國王,午餐吃得像王子,晚餐吃得像乞丐。」這句建議的道理竟然是真的,原來晚上確實是適合少吃點。雖對於已經習慣於一天三餐的現代人來說,晚餐少吃似乎有點難以適應,因為一般人習慣是晚餐吃的最豐盛,不過為了身體健康著想,或許今後晚餐可以嚐試少吃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