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識:如何對抗肌肉流失?

2025.4.14 健康知識

隨著年紀增長,一般人大約40至50歲開始,會開始逐漸明顯感覺到身體的手、腳部位使不上勁(力量不夠),或是背部、頸部容易僵硬發痠(協調變差)。會造成這種情形,除了與工作型態,平日運動作息或營養攝取等相關外,極可能是因為自然老化,而在生理上肌肉逐漸流失的結果。

如何解決因老化造成肌肉逐漸流失呢?上面談到,既然肌肉流失是自然發生,那麼正本清源的方法,當然不只是設法阻止流失,更是要增加肌肉生成,這則要從營養攝取與運動下手。營養攝取上,當然就是要適當攝取蛋白質,這是肌肉生成所需胺基酸的主要來源;至於運動,則是要做阻力運動(阻力運動實際怎麼做,另外成一篇單說)。打個比方來說,肌肉生成好比是建房子,攝取的蛋白質是建房子的原料,而阻力運動則是建築的勞力,單有原料或勞力都沒有辦法把房子建好,只有結合二者才能建成房子。所以要增加肌肉生成,營養攝取與運動缺一不可。


另外,跟一般人想像不完全相同,針對肌肉增生其實不是在原有肌肉完好下,另外訓練增生新肌肉,反而是在原有肌肉遭到撕裂、破壞下,受傷肌肉發出訊號(原有肌肉不夠用,要求支援),身體便將前述蛋白質等原料向受傷肌肉發送,如此才導致新肌肉增生,所以這是一種生理機制的運用。特別提醒,運動訓練所造成的肌肉撕裂、破壞的程度必須適當(可尋求專業健身指導),若是過度訓練造成肌肉溶解或嚴重撕裂,則肌肉可能不增反減,得不償失。